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3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全球宗教> 關公信仰搭起兩岸橋梁 共同發揚美好品德

全球宗教

字級

關公信仰搭起兩岸橋梁 共同發揚美好品德

【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】 2015-12-23
「林」、「陵」這兩個字有何不同?它跟關公又有什麼奇妙的關聯呢?擔任洛陽關林管理處處長已有8年的郭挺彩,對於關公歷史、關聖帝君的信仰,能如數家珍、鉅細靡遺的娓娓道來。

「古代以『林』為埋葬聖人之地;而「陵」通常指皇帝的陵墓,在禮制上皆有考據。」郭挺彩說,洛陽關林的名稱,隨著歷朝皇帝敕封關羽的不同封號而變化;從宋代封關羽為「武安英濟王」,直至清康熙5年敕封洛陽關帝陵為「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」,始稱「關林」。使此地成為與山東曲阜文聖孔子之墓一樣成為以「林」為名的聖地。

郭挺彩在東照山關帝廟主任委員吳進財、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宮廟組公關主任陳振帆陪同下,12月21日一行至佛陀紀念館參觀,禮拜本館玉佛殿、參觀宗史館後,至七誡塔與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會面交流,慧倫法師介紹佛館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平台,分享大陸各省分來交流的道德講堂,以及弘揚關公傳統道德仁義精神,如同「三好」、「四給」不只是觀念,更要實踐和教化。

洛陽關林的關聖帝君已來台遶境75天,也參與高雄大樹東照山關帝廟祭典;郭挺彩說,宗教信仰可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,以及提高道德水平;關公信仰能淨化心靈,使大家積極向善,從而多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;而關公的公誠、公正、仁慈、仁愛等美好品德,經由此次來台遶境及參與宗教聯誼會,將使兩岸對傳統信仰文化有進一步了解,溝通彼此心靈,進而產生共鳴。
12345678910第1 / 253頁
追蹤我們